8月16日下午,四川省第十四届体育运动会闭幕式在乐山举行。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力出席闭幕式,为比赛排名前8的代表团代表颁奖,并宣布第十四届四川省体育运动会闭幕游戏。
本届省运会设青少年体育和群众体育两大类49个大项,吸引2.6万余人参加。 赛事规模、赛事设置、参与人数均创历届之最。 目前,本届省运会已安全、圆满完成43个大项,颁发金牌949枚。 在青少年体育和田径项目中,来自13个市(州)的18人32次打破了14项比赛记录。
秉承“以人为本”的办赛理念,本届省运会项目设置更加全面。 其中,青少年大项比上届增加5个,群众体育大项比上届增加8个,参赛年龄放宽至18-70岁。 青少年体育项目设置了竞赛成绩榜、竞技体育贡献奖、体教融合贡献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一榜三奖”。 旨在通过多项榜单排名竞赛,更加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我省。 各地区体育发展综合水平。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副省长、省运会组委会主任罗强,省政协副主席杜和平出席闭幕式并荣获分别荣获竞技体育贡献奖、体教融合贡献奖、体育道德奖。 时尚奖代表团代表颁奖。
闭幕式上,广安、内江、宜宾接过了四川省运动会会旗。 2026年,四川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将在广安、内江、宜宾举办,第十五届省运会开幕式将在广安举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曾小青、王金超、陈宇)
相关新闻
进取的世界名城青春在嘉州熠熠生辉
随着闭幕式的结束,四川省第十四届体育运动会昨天下午在乐山奥体中心综合体落下帷幕。
“竞赛表现奖”、“竞技体育贡献奖”和“体教融合贡献奖”在三项榜单中位列第一。 成都体育代表团代表一次次上台领奖。
赢得奖牌是荣耀的象征和成就的证明。 两个月来,在各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226金、135银、117铜,奖牌总数478枚。 在创造体育金牌151枚的同时,以巨大优势再次位列省运会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 在竞技体育贡献奖和体教融合贡献奖中均排名第一。 荣获体育道德作风奖,高标准完成了比赛。 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彰显了建设世界青少年体育赛事名城的巨大动力。
四年精心准备
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2018年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结束后,成都市体育局开始筹备第十四届省运会。 四年来,数万名成都青少年参加全省第十四运会选拔赛,最终选拔1213人参加青少年组29个重大项目的角逐。
四年来,孩子们忙着学习、忙着训练。 “你每周训练几次?什么时候训练?” 带着同样的问题,记者询问了所有接受采访的球队,得到了几乎相同的答案:“周一至周五放学后训练两个小时,周末加练。” 为了实现第十四届省运会冠军的梦想,小到6岁,大到16岁的孩子们都非常努力。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浇灌希望,慢慢让冠军梦想成真。
省十四运校为省十三运会新增13个大项,其中仅青少年组5个(花样游泳、自行车、帆船、帆板、雪地、轮滑+冰上),金牌总数增加40%。 ,也给了有省运冠军梦想的孩子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成都始终凭借雄厚实力牢牢占据省运会“领军”位置,深入推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着力全面提升全市青少年体育竞争力。 正是因为如此,第十四届省运会成都体育代表团在6月15日召开成立暨宣誓大会时,代表团总部经过科学研判,提出了“四个”:金牌总数、奖牌总数、竞技体育贡献奖、体教融合贡献奖。 “全省第一”,在确保夺取体育道德风尚奖、争取第十四届省运会金牌的目标的同时,提高竞赛成绩质量。
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加速创造新辉煌
省运会不仅是成都体育底蕴展示的舞台,更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赛场。 据统计,成都运动队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体现了“保”、“破”、“新”三大特点。 花样游泳和棒球获得了所有项目的冠军。 游泳贡献了52枚金牌,占金牌总数(62枚)的84%。 男子足球包揽了5个项目的全部金牌。 网球获得13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 羽毛球5个项目全部金牌。 11枚金牌,再次夺得男女A、B团体金牌; 6个田径项目打破省运会纪录,7个举重项目打破省运会纪录; 垒球、体操、艺术体操、篮球、跆拳道等项目金牌总数均超过上期目标。
成都体育代表团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是关键。
201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三城三都”,高标准建设世界著名赛事城市。 成都体育紧紧围绕“求赛”、“露营城市”、“兴业”、“惠民”的目标,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升级。 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青少年竞技体育深入发展构建坚实支撑。 2019年以来,以筹办大运会为契机,成都新建场馆13个,改扩建场馆36个。 猛追湾游泳馆、国家重点乒乓球学校体育馆、成都射击馆、城北体育馆等为成都体育人才不断培养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为乒乓球项目的选拔和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游泳、武术、射击等项目。 以游泳为例。 过去,成都水上运动中心的基础游泳班只能容纳400人左右。 场地改扩建后,条件更好,基础班扩大到600人,是以前的1.5倍。
同时,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手,不断推进体教融合,巩固强化“校园、体校、社会、体育”“四并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持续推动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 高质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建成体育专科学校636所。 平均每年举办数百场青少年比赛。 “十大阳光体育活动”参与人数超千万。 学生体质合格率97.8%,成都市体育名列全省第一。 为创造亚运会新的辉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成都日报金冠报记者 胡瑞凯 陈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dzsf.com/html/tiyuwenda/3244.html